第六十章 借住问题(1/1)
又居家过了几天,窗外暴雨不停,无人居住的二楼也彻底被淹没了,3楼的住户无奈,只好也准备向高楼层人求助。但是,原本已经接收了一家子人的22楼老夫妻因为已经接受了一家住户,没有再次伸出援手,而余下的人,在单元楼群里沉默着,都没有发言。
谁都知道,从官方消息发布的那一刻起,这就不再是一次短暂的台风天气了,只是,谁也不知道这场全球性灾难到底会持续多久,当下都只能选择保全自身。非亲非故,又不是大德大善之人,为何要自己去普照众生呢?
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和帮助,3楼住户只好拖家带口搬到上层楼梯间,解舒所在的43号单元楼,一共26层,其中有五层在现在是没有人居住的,分别是1楼,7楼,9楼,14楼以及解舒租下的26楼。
3楼一家子原本只是搬到了4楼的楼梯间,但是因为长时间的积水无法出门处理垃圾,导致有人居住的楼层,楼梯间内放满了各种生活垃圾,不仅有异味,而且甚至有湿垃圾已经招来了小飞虫,不好住人,而且后来心里一盘算,3楼已经被淹没了,估计不用多久,4楼也有可能会被淹没,索性一家人直接去了7楼的楼梯间,幸好7楼楼梯间的门没有锁,所以四人住了进去。于是,在不到10平方米的楼梯间,蜗居着一家四口人,一对中年夫妻,一位高中生姐姐和一个小学生弟弟。
3楼的那位妈妈还是觉得住在外面有些难堪不体面,既然已经出来了,反正也没什么事情可做,于是一家一户的敲楼梯间门,上前询问能否收留,为了显得可怜一些,特意把儿女带上,让丈夫呆在7楼的楼梯间。
但是从低层一层层询问下来,得到的都是拒绝,无非拒绝的方式和语气不同。甚至到了17楼时,因为女儿长相乖巧清秀,被17楼男主人觊觎上了,“好说,让你女儿住进来也不是不行,长这么好看还年轻,比我屋里那个黄脸婆好多了。”屋里的女生听到后,直接穿着睡衣就出来了,也不顾别人在场就开始吵了起来,“刘宽强你当初怎么说的,我告诉你你这几天吃的米还都是我去说话才买到的,你个……”两人吵个不停,甚至眼看着要有打起来的架势。一直沉迷学习的女高中生哪里见过这种场面,从刚开始刘宽强说浑话的时候就已经害怕的想跑了,只是妈妈没有走所以强忍着站在妈妈的背后。三楼的那位妈妈看着这个场景,于是赶紧拉着一儿一女离开17楼,继续向上走。
一次一次地拒绝后,三人走到了24层,莫梁二人楼梯间的门是关着的,三人只能在楼梯转角敲门询问。解舒听到了楼下隐约传来的谈话声时,才知道3楼挨家挨户地敲门寻求收留。
“抱歉,我们两个女生,不方便别人住进来,我们也要为自己的安全着想。”梁晓真直直地挡在了楼梯间门前,连楼梯间都不让进。
莫央央站在梁晓真后面,表情隐忍。即使做了那么久的心理建设,在真正无情地拒绝他人的这一刻,莫央央还是产生了很多愧疚感。所以她没有上前,躲在了梁晓真的背后。
好在梁晓真是能狠下心的,即使对方再讲,也还是用女生独居不安全为由,拒绝了对方。3楼那位妈妈甚至把女儿和儿子推到了梁晓真的面前,再三哀求,可面对的梁晓真还是不退让。
没有办法,一家人只能继续向上。解舒在楼上看着3楼那位妈妈如何询问并哀求梁晓真二人的,只是虽然心里有些不忍,但为了以后的生存,坚决不能冒险引狼入室。
听着三个人上楼梯的脚步声,解舒发现梁晓真在群里提醒了她这件事,简单回复表示知情后,解舒就听到了外面的一阵敲门声。
3楼那位母亲也没想到,25楼的住户竟然直接在楼梯转角平台就设置了一个铁栅栏门,她甚至只能站在楼梯上。
解舒打开楼梯间门,隔着铁栅栏跟其交谈。“小姑娘,我是3楼的住户,是这样的,你看现在外面积水还在上升,3楼已经不能主住人了,我们一家子只能出去,我从下面问到了这里,都被拒绝了,之前那家22楼已经住了人,也没办法挤进去了。你行行好,能不能让我们借住一下啊?”
解舒直接拒绝,“抱歉,不行。”
“你看看我们带着一个女儿和儿子也都不容易,你也是女孩子,以后也要当妈妈,相互体谅一下,而且这种情况不应该都要团结吗?”对方继续请求。
“我自己一个人住,我对你们根本不了解,你们四个人住进来,若是想要合力把我赶出去鸠占鹊巢轻而易举,我不想用我自己冒险。”
那位妈妈继续说着,见解舒依旧是一脸冷漠地拒绝,背后戳了戳儿子和女儿。只见小男生立马一副要哭的样子,而女生也是立马低下头楚楚可怜的模样,“姐姐,我们真的没有办法了,求求你收留一下我们吧。”
“抱歉,不用说了,没什么事我就回去了。”解舒转身就要走。
“哎等等,那你把这铁门打开,我们继续去26层问问。”
隔着栅栏,解舒站在原地没有动,“不用问了,26楼之前是我朋友租下的,她出差没来得及回来,现在没人住。”
3楼一家人一听,只好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转身下楼。“现在的人呐,心都黑了。”
解舒回去后,跟梁晓真和莫央央通了一声电话,讲了一下今天的事情,“日后积水如果继续上涨,低楼层的人肯定都要搬出来,你们二人要格外小心,最好能把楼梯间门加固一下。”解舒顿了顿,“千万不要让人进门,之后半夜也要多注意一些外面的动静,以后这栋楼里可能就真的不太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