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内部会议(2/3)

熊翀重新为他准备好的好似教鞭的东西,指着地图道:“五路兵马的行进路线,大致都已标注在上面,以官山为中心,五路兵马各顺着一个方向,在找寻鞑靼人的主力。但到目前为止,已有两月有余,目前回复的前线战报来看,并不见鞑靼大宗兵马的身影。”

“鞑靼人很可能是北迁到这里……再或是更往北的地方。也就是漠北之地。”

“除此之外,西边和东边也都有兵马在探寻,大同巡视的兵马,由新建伯亲自带兵,也出猫儿庄三百里,未见鞑靼人的踪迹。”

熊翀所说的话算是很简单的,只是为给张懋说明情况。

在场的人包括张懋在内,此时似乎都知道一个事实。

那就是唐寅策划的这次大出兵,虽然声势浩大,无路兵马出击,后续又加上王守仁亲率的过万兵马,仍旧没在广袤的草原上找到鞑靼主力的踪迹。

而随着战线拉长,大军的消耗增加,补给线也更长,或者说是连补给线都没有。

要考虑军中将士的粮草辎重等问题。

是否值得继续这么找寻,还是说应该适当撤兵回来,结束这次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

王琼站起身道:“陛下,上听处刚收到总制三边等处军务往唐寅的上奏,请求撤兵回关内,在秋粮入库之后,再行出兵事宜。”

“是啊。”朱祐樘感慨道,“转眼就已经是秋收时节了,出兵的时候还是盛夏酷暑,怎么一转眼天就凉快了呢?鞑靼人究竟藏在何处?难道出兵草原,以后也要看鞑靼人的心情?你们都督府的人怎么看?”

这话是问张懋和李鄌的。

以张懋的老奸巨猾,这会怎么可能出来发声?

他当然选择装聋做哑。

李鄌侧目看了他一眼,因为他觉得,只要有张懋在,代表都督府的那个人应该是张懋,但见张懋那模样……他就知道,今天就算是被架在火上烤,也要他出来顶缸了。

李鄌道:“陛下,以臣所见,既然鞑靼人选择消极避战,那就屯驻一路兵马在草原腹地,在其内修筑城塞,仿照唐时在草原设立都护府,建立卫所,如此无论是出兵还是增援,都会更加便捷。”

听到这里,李东阳和王鏊都打量过去。

李东阳皱眉道:“襄城伯,你认为如此屯驻一路兵马,光是每年往其内供给粮食,以及军需及兵员等问题,你觉得能解决吗?若是再陷入重围,鞑靼人围而不打,或是围城打援,背后的意义你能看得清?”

李鄌一脸不解道:“如今不是说鞑靼人不肯接战吗?那就在他们内部插一根钉子,这是末将的意见,李阁老您不必太过于介意。”

“你……”

就在李东阳准备继续指责李鄌时。

朱祐樘抬手道:“不必要的争吵,就不必开口了。今天就是各抒己见,如今这状况,是继续战,还是撤兵,是该做出个选择。再这么下去,不消半个月,草原上各路兵马的粮草就要消耗殆尽,到时就算不撤兵也要撤了。”

李东阳道:“那陛下,此战算是没有取得意料之中的战果,是否该……”

“李卿家,你想说什么?是要追究谁的责任吗?”朱祐樘厉声问道。

李东阳随即不言语。

在场除了他两位阁臣,加上一个左都御史王琼之外,剩下连个六部尚书都没有,看起来是文臣,但真正能跟皇帝正面掰扯的底气的确是不足。

本来李东阳想发挥一下身为次辅的威严,让皇帝按照传统文臣既定的方向走,但此时他才发现,皇帝如今已不是当初那种唯唯诺诺,任凭他们决定的时候。

皇帝现在非常有主见,甚至反呛人都有一套。

朱祐樘道:“数年之前,鞑靼人每每来犯,边疆将士只能固守于城塞之内,任由其劫掠,然后任由其扬长而去。如今到此时,将士们出征草原,寻求一战,鞑靼人却避而不战,畏战的人变成了他们,这难道不算是一种改变吗?”

皇帝说到这里,脸色还是显得很自豪的。

这一战,虽然没有战场上的胜利,却让皇帝非常长脸。

张懋此时站起身道:“老臣也认为如此,以后史书上必定会记一笔,我大明将士扬名于海内,出征于草原,草原群狼俯首帖耳畏战不前,封狼居胥将草原囊括于华夏之地……”

“够了!”朱祐樘皱眉道,“英国公,你莫不是忘了鞑靼人隔三差五就会侵边?光说这些,有什么用?现在避战,等他们主动来犯时,或就不是如此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