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赵祯的智慧(3/4)

而科举里目前的策论和诗词占比本来就重,如果把策论诗词的比分算50%的话,那么经义、帖经、墨义三门加起来才有50%。

现在再下降一点,提高一点策论和诗词占比没什么大不了,属于正常的波动范围,为什么就不行呢?

难道就因为是他主动要求下调,他们就不能这么做吗?

太离谱了点。

但双方显然存在严重的角度分歧,赵骏觉得应该要特事特办,可包括三个死对头吕夷简和范仲淹王曾在内,都打死不同意,就是不松口。

归根到底,还是你有你的道理,他们有他们的底线,双方视角不同,看的问题自然也不同。

吕夷简王曾范仲淹晏殊他们认为,提高占比和降低占比确实是每年科举有的波动,可那属于正常被动起伏范畴。

而要是专门为了赵骏搞,那就是主动变动,给他搞特殊待遇,会对那些专精经义、帖经、墨义,希望在这些领域拿到高分的举子造成不公平。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结。

“不行,绝对不行。”

王曾连连否决道:“大宋对于科举舞弊向来都是极其严厉,你这行为虽然不算是作弊,但几乎帮你在作弊有什么区别,不能为了你一个人而丧失所有人的机会。”

“我也真是服了你们了,为什么这么固执呢?”

赵骏一脸无奈道:“我们高考有的时候一样会出现某人在某科很强而被单招的情况,经义稍微弱一点不代表治国不行。很多事情只要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为啥就不能特事特办?我真是没搞明白你们。”

“我大宋跟后世国情自然不同,你可知道一旦破了此例,对朝廷的威信打击有多大?让万千举子寒心,朝廷要丧失多少人才?”

吕夷简摇摇头。

“赵骏啊。”

赵祯见他们相持不下,迟疑劝道:“要不这事还是算了吧。”

“当然不能算了。”

赵骏同样固执道:“我也有我的立场和想法,高考是公平公正的,但依旧有特招、单招、保送,这就是我们的不同。用人本来就应该不拘一格,灵活多变。一直这么死板,对于国家改革来说完全是一种阻碍!”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会同意。”

“是的,你就算说出朵花来都不行,不行就是不行,科举乃是底线。”

“别人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高中,才能入朝为官。而你却想希望我们能够为你大开方便之门,这太过分了些。”

其余人纷纷不赞同赵骏的说法。

本质上来说,这就是古代和现代思想碰撞的地方。

赵骏觉得现代大学招手本来就有灵活的波动,只要不作弊,把分数线调低一点无可厚非。

可他们却觉得不行,你必须要所有科目达标,没满分就不能考进去。

所以两边就一时僵持住,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属于立场之争。

谁也不希望在这件事上松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