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传承(3/4)

薛白道:“将军是太宗皇帝之后裔,宗室之贵胄,如何会关心我一个贱籍出身的奴隶的身世?”

“我听到一些传闻,想警告你几句话。”

说话间,李岘脸色逐渐严肃了起来,压迫感十足。

“我希望你不会因这些捕风捉影的谣言,起了贪心,逾了规矩,觊觎本不属于你的东西。”

薛白听到一半,已打起了全部精神应对。

一直以来,他故意纵容着那谣言,每个听到的人都惊疑不定,怀疑他是皇孙,却又不敢说。唯有李岘一句话直指事情真相,点出了他的野心。

薛白不确定这话是因为巧合,还是因为自己被看穿了。他思考着如何应对,想不到更好的回答,于是道:“我没听懂将军在说什么。”

“没听懂无妨。”李岘道:“但人首先得知道自己是谁,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是,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李岘能感受到薛白骨子里那份傲气,他压不住,不免感到了隐隐的忧心。

~~

天不亮,太原城衙署的侧门已被打开,走出一队披甲的士兵,其中还牵着一辆马车。

他们执着火把,趁着黎明蒙蒙亮的天色,赶向了太原城的南门。

城门前,已有几道身影等候在那里,上前拦住了这支要出城的队伍,道:“让我再见见节帅。”

马车遂停了下来,帘子掀开。车厢中,王忠嗣愈发显得虚弱,抬眼看去,见到了王难得、李晟,却没见到薛白。

他深知哪怕自己回京扛罪,此番薛白的罪责亦不小,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离开后薛白也受到重惩。

“薛白呢?”

“我们出驿馆时,他犹在与李岘夜话。”

王忠嗣稍稍放心了些,又问道:“没出什么事吧?”

王难得上前,附耳低语道:“从杨光翙那传了一点不好的消息……”

听着,王忠嗣呼吸渐重起来,艰难地咳了两声。

因为他也经历过,所以最反感为将者在外为国效忠时,被牵扯进储位之争或类似的权力斗争当中。没想到薛白这般年轻便要遭遇此事。

“走吧。”

押送王忠嗣回京的士卒已经催促起来,放下了车帘。

队伍继续起行,在城门前只略等了片刻,便到了开城门之时。

“稍慢!”

王忠嗣听出了薛白的声音,当即请队伍停下,掀帘看去,正见薛白在前方勒住缰绳。

“可有变故?”

“放心。”薛白上前,郑重执了一礼,道:“托节帅的福,李将军愿意保我,断不至于让人对我泼脏水。”

“那就好。”

“河东还有两个好消息,继任节度使与副使的是高仙芝与李光弼,必能守住战果,对牺牲的将士有所交代,对节帅有所传承。”

王忠嗣很欣慰,招了招手,让薛白更近些,缓缓道:“我盼着在他们之后,你能守住大唐社稷,成一代名将。”

“好。”

薛白只来得及应一个字,押送的队伍已然起行,强行结束了他们的对话,出城驰向古道。

驱马跟了一段路,薛白还是勒住了缰绳,心知往后也许再也见不到王忠嗣了……

~~

李岘在城楼上站了一会儿,看着薛白相送王忠嗣的画面,若有所思。

昨夜有些话题他们还没有聊完,为了给王忠嗣送行而中断了一会,待薛白从城外回来,两人遂去了汾河边的酒楼坐下,又点了早膳。

“将军怎不去送王节帅?”

“朋友之间的情谊前几日已叙过了。”李岘道:“押他回京却是公事,公事公办,不必送。”

薛白道:“也是,将军回长安复命时还可与他叙旧。”

李岘侧头看向窗外,一夜未睡,眼睛浮肿。

他是个行事果断的人,此时开口却是带着些犹豫,缓缓道:“还有最后一件事要谈,目前为止,你的任命还是常山太守……”

“将军想让我去常山吗?”

“此前说过,要保住你,首先要让圣人知道你做事是在奉旨而行。”李岘道:“你是在往常山的路上,恰逢其会,卷进了王忠嗣、安禄山的冲突。”

“好。”薛白应了,当即起身。

李岘道:“你考虑好了?”

薛白问道:“我有选择?”

两人都很清楚,常山郡地处河北,是安禄山的势力范围,薛白过去了会非常危险。而王忠嗣牺牲自己换取李岘出手保下薛白,显然是不希望薛白死在常山。

可当李岘答应王忠嗣之时,还未看到杨光翙的那一封信,也还未感受到薛白骨子里那股傲气,以及隐隐的叛逆精神,不得不说,昨夜开始,他因此有些迟疑还要不要继续保护薛白。

“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