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平安沟的过往(3/4)

生了孩子厂里还有托儿所和子弟学校,美滴不行不行。

这还是普通工人。

如果更进一步,当上技术员。

工资起步就五百块,分房子直接上“新加坡”!

就是在山坡上新盖的楼房,跟电视里大城市的一模一样,又大又漂亮。

如此待遇,村民们哪能不羡慕。

羡慕坏了。

但是,想到厂子里上班的话,工厂是敞开欢迎的,只要能达到他们的要求,来多少要多少,那时候缺人缺的厉害。

可这要求嘛。

最基础的就是,普通工人至少职高中专学历,技术工种更得大学毕业。

一辈子在山窝窝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直观的感受到了,念书真有用。

然后嘛,平安沟的孩子们哭了,被家长们逼着死命的学,念的不好竹笋炒肉都是轻的,那时候真有被打断腿的娃。

后来。

1994年。

国企改革。

厂子的子弟学校初中和高中,开始对外招生了。

但是得考试。

平安沟的孩子们有福咯。

小时候的竹笋炒肉有了用武之地。

骆一航的三叔骆翔,就是那年考上的子弟学校,上的初中。

那个时候,工厂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比村镇学校强的不止一点半点。

村里的学校,一个老师带六个年级,甚至很多都不分课,教语文是他,数学是他,物理还是他,一个学校五六个老师就算多的。

而子弟学校,每个年级,每一门课,都是不同的老师,一个年级就有七八个老师教。

而且老师的素质也不一样。

村镇小学教师中专毕业就能当,甚至有些年纪大的,学历只到初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