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6章:河湟用工荒,国库吃紧!苏良的筹钱之法(2/4)

外加因全宋变法,当下的百姓大多都能维持温饱,而这种招工又多面向女人,导致百姓们的兴趣并不大。

而后,司马光还列出了河湟之民存在的诸多问题。

不愿被教化。

不喜使用新式工具。

不喜读书认字。

不愿做除了种植养殖外的其他事情。

排斥商人以及所有的外人。

生活节奏甚慢。

慵懒无知,明明很穷却仍排外,也不愿学习。

……

最后,司马光也给出了自己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建议。

他称当下河湟的百姓缺口有上百万人。

若想尽快保障河湟的顺利经营,要么派遣大量士兵常驻,进行开荒修路,完善基础措施;要么强制令百万名百姓搬迁,移居河湟。

这两个理由都有明显的缺陷。

前者过于耗钱;后者对百姓不公平,易引起民乱。

待众人看罢此文书,赵祯从后面走了出来。

“众卿,当下,河湟亦然是我大宋之土,河湟之民亦是我大宋之民,我们不能让那里太落后了,那里也需要变法。”

“你们以为该如何解决河湟百姓不足以及君实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顿时,苏良等人都认真思考了起来。

……

稍倾。

富弼率先开口道:“百姓不愿去河湟,乃是因河湟苦寒,缺乏秩序。臣建议可先派遣大量士兵前往,以兵开荒修路,待将基础措施整修完毕,自然有百姓会前往河湟居住。”

一旁,曾公亮摇了摇头。

“富相,此举不能治根且耗费太大。”

“若想改造好河湟之地,少则五年,多则十年,令士兵们常驻在此种地方,他们的家眷如何安置?他们若离开,恐怕河湟还是会乱,士兵可开荒修路,但民生发展只能靠百姓,臣建议选取一些贫瘠地方的百姓,强制集体搬迁,比如河东,比如蔡州、寿州、光州之地的百姓。”

苏良对面的梁适道:“此举也不妥!百姓向来都是安土重迁,让他们搬迁,换一个新的地方,甚至是更换民俗,他们恐怕不愿,且定然会有百姓偷偷回来,易引发民乱。”

……

就在众人讨论激烈之时。

王安石突然提高了声音,说道:“下官觉得,只要许以百姓重利便可行。河湟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商贸也未兴起,朝廷先免三年税,然后分地、分钱,当他们在河湟坚持五年后比当下还要赚钱,定然会有一大批人愿意前往河湟。”

这时,曾公亮反问道:“若是五年后,他们全都回来呢?”

王安石胸膛一挺。

“若五年之后,河湟还需要朝廷出钱留人,那就是咱们的过错了。”

“五年之后,河湟必然能变一番模样,那里的百姓不但生活富裕,而且能活得幸福自由。税少,地多,补助多,他们定然不会再回来。”

“五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只要舍得出钱,在河湟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全家团聚,多数人定然不愿归来,此可作为朝廷对前往河湟的第一批百姓的激励。”

“此外,河湟区域的民生发展必须要有汉人去参与,靠那些蕃人、羌人将商贸、集市、学校搞起来,根本不可能。”

……

王安石说完后,苏良点了点头,站了出来。

“官家,我觉得介甫的主意可行,百姓大多也是趋利而行,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惠民好政策,必然能解决这个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