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马斯克的危机感(5/5)

低到什么程度?

汽车厂商都可以白送你一套硬件,然后你可以自己选择是否购买这一服务功能……但是不管你是否购买这一功能,实际上这车已经具备了这样的硬件能力。

可见硬件成本有多低!

像是海蓝SEC的基础本辅助驾驶技术,就是采用纯视觉方案,就是为了控制成本,同时技术也挺不错的,能够做到L2级别的辅助驾驶……全系标配,不需要你购买什么额额外的辅助驾驶功能,直接标配给你。

而需要选装的是‘高级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这玩意还需要额外安装激光雷达,红外感应等众多高成本的硬件,同时需要搭配更高算力的芯片,最后和纯视觉技术方案进行融合,是一种通过多种感应器形成的综合辅助驾驶系统,形成了1+1>2的效果。

而这种多感应器的技术路线,成本要贵很多,所以需要额外选装。

只是到了实际销售的时候,客户们普遍不差钱,而且都是奔着海蓝sec的高级自动辅助驾驶技术来的,因此预定的十辆车里,有九辆都是选择了选配高级自动辅助驾驶方案。

这也是海蓝SEC的平均售价,远远超过裸车价的缘故,在国内的平均售价达到了六十五万元。

而在海外市场里更贵,因为头一批出海的海蓝SEC,一方面是因为产能实在有限,同时也是为了在前期的时候拉口碑,因此根本不出口低配和中配版本,而是直接出售顶配版本!

不仅仅是续航顶配,同时也把国内选装的‘高级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也直接做成了标配卖。

因为前期产能极低,同时客户也都不差钱,而且还都是冲着自家的自动驾驶技术来的。

如此情况下海蓝汽车干脆一步到位,在海外市场直接出售满血顶配版。

反正我就这么点产能,然后价格就这么贵,你爱要不要……

这样自然就大幅度拉高了售价,以美国市场为例子,如今的预购价格是十二万美元。

不包含用户购车另外支付的一些销售税以及其他费用,美国各州的购车成本不一样,因此用户的提车总费用也是有所差异,但最少也要到十四万美元以上,折合华夏币约百万元。

这车,哪怕是对于美国人而言都是属于非常贵的车辆了,基本价位和一系列跑车,豪华轿车差不多一个层面。

这价格,那还是因为当下的美国市场对华夏的进口汽车,关税极低的情况下,如果是其他一些关税比较高的市场里,那么价格还要继续往上涨。

比如在欧盟地区里的英国,该款车的预购售价达到了十四万美元,因为当地关税内更高一些。

海蓝汽车在全球各地的售价差异比较大,反正海蓝汽车那边的政策就是,我的出厂价就这个价。

然后根据各国市场的不同,选择加上运费、关税以及其他税收、营销、公关、技术面支持、服务等各种额外成本之后,制定影响的售价在出售。

这个策略,其实也是智云科技那边的通用策略。

智云科技的手机,在全球市场范围里的价格差异其实挺大的,主要原因就是智云科技不管当地市场怎么变,反正它赚的都是出厂价,其他的你爱咋地就咋地。

你加关税,加公关费,加税收,我就加价销售!

智云产品在全球超过一百五十个国家或地区里进行销售,不可能给你单一某个国家什么特殊的价格待遇的。

海蓝汽车作为徐申学旗下的汽车企业,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智云科技这种‘傲慢’的销售态度。

老子的产品就是牛逼,你爱买不买!

当然……这只局限于一些优势特别大的产品,对于被一些没啥特殊竞争优势的产品,徐申学也是有着非常灵活的底线的,该低价就低价,甚至会把价格做的非常低,卷死对手。

这一点在半导体领域里体现的就非常明显,智云半导体里的众多芯片,其实价格对比国外同类产品,都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比如当下主推的W600系列手机SOC,就要比高通的同类产品更便宜一些,当然,这个便宜主要还是因为不需要承担关税成本。

然后还有智云微电子的对外芯片代工业务,为了抢夺代工订单,代工费相对来说比较便宜。

而到了海湾科技的一些半导体设备,如光刻机,蚀刻机这些就更不用说了,为了打开市场采取的可是骨折价销售,并且在后续的售后领域里收费也更低,并且还会派遣工程师上门协助安装调试甚至生产。

没办法,自家做的半导体设备性能不太行,不打骨折价卖不出去!

卖出去赚的少一点也比卖不出去好啊!

这有了订单,才能支持后续的发展啊!

后续有了更先进的技术后,才能真正的大手笔赚钱啊

智云微电子那边就是典型的情况,之前的六十五纳米工艺,甚至四十五纳米工艺因为工艺落后,不得不降价拉订单。

等到了三十二纳米工艺后,已经算是勉强追上了一流水平,但是对比隔壁台积电的二十八纳米工艺还是有技术差距,因此这三十二纳米工艺的对外代工订单报价,是要比较便宜的。

然而进入了十月份后,智云微电子终于是把二十八纳米工艺给搞定了!

这是智云微电子首次真正意义上跟上了国际一流水准,不出意外的话,这一工艺标准将会用来生产下一代智云,威酷等各种智能终端的SOC以及AI芯片等各种先进制程的芯片。

明年人们就能看见采用这一工艺制造的芯片。

然而芯片制程领域里的竞争依旧非常大,如今各大芯片工厂里采用的是三十二纳米或二十八纳米工艺。

但是台积电以及四星已经在积极推进二十纳米工艺,至于英特尔则是推进二十二纳米工艺。

至于智云微电子,他们一方面是继续在平面晶体管领域里进行技术推进,争取把平面晶体管的技术指标提升到等效22纳米工艺的标准。

同时还在梁松教授的带领下,重点攻关3D晶体管技术,冲击等效14纳米的技术工艺。

对此,徐申学颇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