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农户(2/2)

薛玥只喝了两口,薛瑜记着她刚病过,见她喝不下了就接了过来自己喝完。一行人往屋后走去,后面只有三四只被圈起来的鸡,猪却无影无踪,薛瑜四处看看,没看到像农家乐时见过的那种猪圈,反倒是一间比旁的屋子略高了半米左右的两层结构屋子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是什么?”

雷小虎顺着看过去,“猪窝啊。”江乐山在他说出什么之前接过话头,“在上便溺,猪养于下,春夏牧猪,平日食弃之物,所得粪肥沃田。”

……?说得好听,不还是说猪大多数时间吃粑粑吗?!

薛瑜想起之前雷母说的腊肉,还有点不敢相信,“猪吃什么?”

江乐山干咳了一声。

“这、这怎么……”薛瑜强行止住了自己被冲击混乱的思绪,保持着僵硬的笑容又去看了鸡窝和猪窝下方开了门后的场面。

直到出了雷家,躺在脏污里哼哼的猪还在薛瑜眼前浮动。

她好像忽然明白了为什么皇帝不吃猪而更多的是羊鱼鸡之类的东西了。

“公田佃户,皆如此?”薛瑜出门平复了一下心情,问起江乐山。

江乐山摇摇头,“雷家已是算得上富裕的。家里还能养猪,偶尔见些荤腥。其他人家里还养不起,但看雷家过好了,便有些盼头。”

一行人走出一段路,薛瑜回头去看,雷小虎端着碗敲开隔壁的门进去了。江乐山在旁边解释道,“那里住的是他师父。小虎一家来的时候他还小,他爹路上丢下了他们娘俩跑了,他留下后拜了游荡到这里的游侠为师,那人算是村子里最好的猎户,几年来也学了不少本事,去城里卖卖皮子卖卖山货,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可惜他师父之前跟他一起进山的时候被熊打断了腿,小虎冒死救出来人已经废了,地也下不了,就只能靠徒弟养着。”

“也算好人有好报。”薛瑜继续之前养猪的话题,“为何旁人养不起?”算下来粪不要钱,牧草不要钱,她记得之前去买猪油时价格也要百文,怎么看也该是回报率极高的选择。

“猪崽价高,虽知猪贵,但买不起猪崽,自然困难些。况且,一头猪出产肥料虽能沃田,但少有肥者,一年到头不过赚个自家的荤腥吃吃罢了。”他叹口气,“臣也曾读书读到麻盐肥豕法,但所费甚多,不曾试过。鸣水公田佃户们距行宫十分近,行宫牧马只用了最好的几处,其他地方便与驻地将军商量过,许佃户牧猪羊牛于其上,平日便是殿下所见。”

工业没有,畜牧业只有行宫的养马养牛羊还过得去,普通佃农家里就靠种地养鸡,农业又种不活冬苗。不知为什么,薛瑜现在看着鸣水公田,脑子里写着的都是:百废待兴。

她想了想,“那官府出钱借猪崽呢?初贷猪崽,来年卖猪后还钱。”就算现在养猪脏了些,但猪是个好东西是不可否认的。江乐山也说了,主要难题出在启动资金上面,那官府出面解决问题,应该可行?就算赚不了大钱,赚点小肉或是积累些农地肥料增加出产也是好事啊。

江乐山苦笑,“臣也没钱。”

“……”这可真是个死循环。县一级自己搞建设搞出成绩上报,才能被自上而下推广,然而县里搞建设没钱就得往上要钱,能辛辛苦苦把鸣水规划安排成这个样子,想来他也付出了不少努力。

薛瑜的思考卡住一瞬,回头拍了拍他肩膀。不远处山脉平缓,有一部分地上长着零零散散的荒草,看上去就不像翻过的耕田。薛瑜抬手指给他看,“那里怎么没有垦出来种粮食?”

“那处是下等的贫田,只能种一年麦,就要留出一年养地力,刚荒了没一个月就长上草了。”江乐山对公田四处十分了解,解释完,复问起流民的安排,“殿下先前说,想收流民做事,不知是打算做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璐卡巴卡”小可爱的1瓶营养液!抱住贴贴!

还有一更。

---

关于养猪:对不起这章有点恶心[簌簌滑跪.jpg]但是这个的确是以前养殖的状态……《太平御览》写“豕也,非大圊不居,非人便不珍,今年百二十矣,人谓豕仙”,就,嗯……到了解放后发现这样养猪会传播寄生虫(也就是米猪肉/豆猪肉,传播猪肉绦虫)后才把厕所分开(。)

周代就养猪了,猪成为三牲祭品之一,而且阉割猪会使猪肉味道改变也是西周就出现了。

个人看来长期觉得猪肉不好吃、猪肉贱,是因为最初的品种不够好,烹饪手法和调料不够,并且上层讲究吃稀罕东西(。)孟子就说了每家养猪养鸡,汉代鼓励每家一猪四鸡。

汉代前期出现了相猪术进行选育,《史记》中记载“留长孺以相猪立名。”汉代鼓励养猪,还出现了以玉雕猪陪葬,但是汉代也是猪肉价格最高的年代,一头猪肉价相当于中等年景一亩地年收入。同时《三辅决录》记汉代有马氏兄弟在长安郊外养猪赚钱致富,这就属于大家看得到的富人养猪。麻盐肥豕法出自《淮南万毕术》,麻子+盐,来作为养猪饲料。但是在汉代还是半放牧养殖,白天和天冷的时候放牧,晚上回猪圈睡觉。到了魏晋南北朝后,晋代发现猪圈变小会让猪快速长胖,南北朝出现了进一步选育和冬季养仔猪的办法,到唐代时《朝野佥载》记载有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而宋代时猪肉开始在平民普及,一头猪大概一千文就能买下,也出现了苏东坡说的“猪肉价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