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封王(1/2)

二月十六,韩尚书令与薛瑜的马车一前一后从皇城驶出,向宗庙而去,仪仗低调,若非中央的朱雀街已经被清道,马车混进熙熙攘攘的齐国街上完全不会引来注意。

收到今日三皇子封王消息的士族和大臣们早早出了城,在宗庙附近等待。百姓大多听说了这个消息,却并不知道封王与不封王的意义,只是单纯地为这位殿下高兴。

还没离开的商队受清颜阁的邀请,与群贤书社众人一起在城门前目送薛瑜离京,等她再次回来,就是如今唯一一位诸侯王了。

薛瑜听到外面的声音,车帘全部撩起来的马车让她很快找到了熟悉的面孔,她偏头露出一个笑容,引来一阵低低的呼声。

“殿下,殿下!”

陈安站在最前面,似乎已经从沮丧中走了出来,当胸抱拳,对薛瑜行了一礼。

不是揖礼,而是军礼。

崔齐光站在旁观的黎国商队里,听着压低声音的感慨声。

“这齐三皇子,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横空出世般……”

马车上的那个少年那样年轻,但似乎所有人都知道她,城门附近这些人望过去的眼神都闪闪发亮,只为着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人。

他四处望了望,目光所及之处,薛瑜的痕迹在这里无处不在。不管城中所有人承认与否,厌恶还是欢喜,都不得不正视她的存在。

西齐沿袭东齐旧俗,宗庙修在皇陵旁,往皇陵去的路要走很久,过了要展示端正态度、皇室风范的京中大路,薛瑜就不必坐得那般直了。

封王礼的仪式她闭着眼睛都能背出来,包括受皇帝命作为礼官出京的韩尚书令要念的册封旨意内容,她也是见过了的。这是皇帝给她的奖赏,也是鞭策,但她并没有之前听到皇帝许诺时的激动,比起来,甚至还不如前天拿到冬麦收成数据站到皇帝眼前时,那样心潮澎湃。

究其缘由,不过是心思已经飞到东荆城。

如今的封王,和当初与流珠说起时的封王开府离宫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她不是要离开,而是在归来前,去做好该做的事。

那天选择了东荆城后皇帝的反应已经说明了,他的确也更倾向于这座城池。虽然乔尚书忧心忡忡地来找她说了不少东荆城的坏处与危险,但反倒坚定了薛瑜过去的心思。

处在腹地的钟家嫡枝动不了,正好能从分家下手。而若按照她还记得的剧情,起码一年内不会起大战,东荆城都是相对安全的。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但东荆城的危险与机遇并存,值得冒一次险,疮疤不挑开,就永远流脓。

更何况,外派地方历练,历练历练,自然得找点难的挑战来。

薛瑜心中正盘算着该点哪些人过去,就觉马车微震,停了下来。

车外天光明亮,肃穆的皇陵与宗庙已经遥遥在望,被守军挡在外面的人里有眼熟的士族,也有几个不该出现在这里的人影。

跟在吴威身边,作为鸣水工坊代表的黄芪和辛林不敢说话,只拼命挥着手,脸上都是笑意。江乐山、医令和李麦站在旁边,带了行宫的老农,也带了隆山山脚下村子里的袁佃户。他们背后还牵着呼哧呼哧喘气的马,对上薛瑜目光,三个官员抬手躬身行礼。

不用问,薛瑜也猜得到他们是得到消息临时赶来的。鸣水县城的口碑从经过的商队逐渐传开,虽然没有几个国外来的商队,但国内的商队也往来频频,事务相当繁忙,能赶来看自己一眼,也算是一种情分。

她从年纪最小的辛林挨个望过去,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皮肤上或深或浅的沟壑都在绽开,笑容里带着一点泪水。

他们见证了她走到如今,也没有错过她的荣耀时分。这是她拿到的,也是他们为她拿到的。

薛瑜无奈地瞥了笑得眼罩都飞起来了的吴威一眼,对那边笑着点了点头。

她不能大喊,但她能告诉他们,她知道他们来了,她感受到了他们的心意。

“於戏,今朕三子瑜,受兹青社,封襄王矣……克明显光,允执其中,天禄永终……保国艾民,可不敬与!王其戒之。”

韩尚书令手执旨意,大声念诵,明明是位白发老人,声音回荡在宗庙内,却带上了几分威严雄浑,令听到的人心生敬畏。

告宗庙,受青土,封襄王。

薛瑜敛目应诺,在观礼的部分官员面前完成了全部流程。

与外面等待的人不同,更内圈的一部分士族望着薛瑜的眼神,却有些忧心。

襄者,振奋耕种,昂扬向上,的确是个不错的意头。但封王的王名都是以封地来论,像已故太子当初就是以梁为封地,明晃晃地表露出他将继承皇位的态度。荆地也可称襄,可以说指的是以东荆郡为封地,也可以说指的是东荆城外,属于黎国荆州的大片土地。

再想得远点,襄也能解释为佐理事务。对期待着三皇子继位的他们来说,实在算不上什么好事。

什么情况下才会给未来继承人说“你的地盘需要你自己去拿,你要帮助别人”?

封王紧跟着的就是外派,若是继承人,没两年就能回来,但若不是……难道,皇帝看好的继承人是四皇子?

如今在军营里历练的四皇子继位,钟家占了大便宜,他们这些曾经中立或者没有抱牢钟家的小家族还能有什么好下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