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顾虑(2/2)

第一个就是改名,也不改回当初那个平埔的俗名,他自己取一个名字,就叫凤山吧。

那个永远回不去的家乡,告慰所有人的思乡之情。

不过凤山这个规格可能有点高,单单设置一个乡级的行政机构,可能不足以行使完所有的管理职能,得提高一级。

将来夷州打下来以的,肯定是也是划地区管理,这些问题,是苏渭眼下反复一直考虑的事。

大秦一统六国,李斯提议设置郡县实行户籍管理,这一套制度可不是封建王朝的专属,两千多年了,一直用下来。可不是别人没有他李斯聪明,而是这一套制度,真的行。

要管理好夷州,同样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在夷州设置郡可能又太大,最佳的行政级别,那便是县制级。

省县乡,村里自治。

梁川也只能帮苏渭出主意到这份上了。

梁川本来打算给这个小镇把后世的名字取了,就叫高雄,可是想想又不妥,高雄一点意义也没有,还是叫凤山更为亲切一些。

地盘都是他们的了,叫什么名字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苏渭同样对打狗镇这个名字非常反感,虽然他们是在这里成功打狗,把打狗镇从山本手中抢回来,不过这里将来可能是他们的治所所在,若是放一个狗字在里面,马上拉底了他们这帮人的档次。

山本小儿的府邸当中,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平面图。

上面从海边港口码头到仓库再到市场,然后是集市,街坊,以及各个功能区,把整个凤山县的规划详细列了出来。

这个图,说白了并没有什么特别,只有几个大块,上面描述着各自的功能,乍一看,还有点迷糊。

可是这图看在赵小品眼里,眼睛都看直了。

这哪里是建一个新清源,这分明就是建一个长安城。

中间一条大道横亘南北,将整个凤山县一分为二,这大道上面还特意标注了一下,能并行四匹马车。。大道之上,全是用青石铺就的路面,光是这条路,得花多少人力物力?这是几个人能实现的?

赵小品越发觉得自己接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其他的赵小品也顾不上了,自己开始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一步,就是准备建城的原材料。

汴京重建几座大殿的计划似乎在这里又能派上用场。

打狗镇周边有许多的丘陵,这里有许多的优质红土,这种土是好上的建筑材料,不过最好的还是田里面的土,可以种地,还可以用来烧制砖头。

砖窑建造并不难,原材料也是随处可取,在梁家军的帮助之下,一天的功夫雏形就出现了,第一批的青砖也送到了窑里开始烧制。

砖头有了,就是木头。

螺城师傅的建筑工艺以砖木混搭结构为主,这样的屋子其实成本非常的高。

赵小品一度怀疑,这县城里的百姓有能力能支付建造屋子的成本?

这一栋屋子下来,没有个几十贯钱,哪里够这些成本?

他不是瞎子,看着镇上的这些个老百姓,饭都快断粮了,还能有几十贯钱?

老百姓没钱,那这个钱哪里来,只能找梁川了。

盖一栋两栋还可以,几十栋也在能力范围内,但是。。梁川可是要盖一座城,这得多少屋子,钱全部他自己担了?

现在,劳力的数量是够了,可是工匠的数量远远不够。

许多的话,劳力可以胜任,但是细致的活,还是得螺城的师傅亲自来动手。

梁川看着那口砖窑架了起来,就想起当年自己烧炭起家的事。

如今他再也不是那个卖炭翁了。

砖窑的规模非常大,半丈高,七尺高,一窑可以烧出两万多块砖。螺城的师傅也算过,用在民宅上面的话,可建六七栋。一个砖厂共箍了五孔窑出来,用在民宅上面的话,也是绰绰有余。

烧砖是一方面,这里还大量用到石条。

夷州中部大山脉里藏着无限的宝藏,光是石头这种资源就不可胜计。中部两条大河,清水溪,浊水溪。两条大河都有数不尽的优质石材。而这种材料,正是建造民房最好的材料。

建造房屋,若是用砖木的话,那还要讲究一点技艺,若是用石头垒起来的话,那需要的技术就不用那么高,梁家军的人便可以胜任!

一支部队浩浩荡荡地往中部开进。

这支正是织田信长手下的倭军。

打仗梁川实在不敢让他们上。

一个是战斗力不足,他们善于在大海上奔波,却无法在山地作战中取得优势,他们的脚多是扁平足,腿则因为长期跪坐,形成了罗圈腿,这种脚在山地奔跑的时候没有优势,跑久了体能消耗也非常大!在澎湖的日常训练中,他们可以在海泳中取得优势,却一直无法在陆地的拉练中超越其他的部队。